《科学报告》
Scientific Reports
Article | open access | 出版时间 : 18 March 2021
披盔甲的史前恐龙或能挖土 |《科学报告》论文
Jin-Young Park, Yuong-Nam Lee, Philip J. Currie, Michael J. Ryan, Phil Bell, Robin Sissons, Eva B. Koppelhus, Rinchen Barsbold, Sungjin Lee & Su-Hwan Kim
doi:10.1038/s41598-021-83568-4 | 原文链接

根据《科学报告》发表的一项研究A new ankylosaurid skeleton from the Upper Cretaceous Baruungoyot Formation of Mongolia: its implications for ankylosaurid postcranial evolution新发掘的一只甲龙的骨骼遗骸显示,甲龙科恐龙可能曾掌握了挖土的本领――已知甲龙是生活在白垩纪的一类有盔甲的大型食草动物。这个标本名为MPC-D 100/1359,或能增进我们对晚白垩纪(8400-7200万年前)甲龙行为的理解。


韩国首尔大学的Yuong-Nam Lee和同事从上世纪70年代在蒙古南戈壁沙漠发现的Baruungoyot组一个地层中发掘了MPC-D 100/1359的骨骼残骸。作者认为,MPC-D 100/1359的多个解剖学特征或提示这只甲龙曾适应了挖土。这只甲龙的前足骨骼呈浅弧形排列,或能用来挖掘松软土。与其他恐龙相比,这只甲龙有多个椎骨,后足骨骼数量更少,这些特征或能在MPC-D 100/1359挖土或摆动尾巴时帮助其固定身体。MPC-D 100/1359的体型属于中间宽、前后窄,这或许使它的身体在挖土时能保持笔直。


作者推测MPC-D 100/1359可能曾通过挖土来获取可食用的水、矿物或根系,甚至可能卷缩在一些浅坑中保护自己柔软的身体下部不受捕食者的攻击。由于其他甲龙也报道过相似的解剖学特征,以上发现说明,挖土的能力可能在其他甲龙科恐龙中也很常见。


65.jpg

一只甲龙用前肢挖掘的艺术重现图。图片来自Yusik Choi

©Nature

  Sci Rep | doi: 10.1038/s41598-021-83568-4